這篇要聊的是很基礎很基礎很基礎很基礎很基礎...(以下無限延伸)的樂理

 

古典樂理給了每個音兩種名字

一個叫音名, 一個叫唱名

音名就是C D E F G A B這7個英文字母

習慣上從C開始寫

所以排到G之後就會回到A

唱名則是Do Re Mi Fa Sol La Si

只是台灣習慣用簡譜的記法1 2 3 4 5 6 7

 

Q1:"為什麼要有兩個名字呢?"

先別說這個了, 你聽過安麗嗎

我們之後會有一篇專門來聊唱名的事

 

接下來要介紹升/降記號:

升記號:#

降記號:b

任何一個音旁邊加上一個升/降記號

就把那個音升/降了半音

 

Q2:"升降記號有什麼用呢?"

我們先要說明一下樂理上全音與半音的小概念

全音和半音就是兩個音之間音高差的單位

 

就如字面上意思, 一個全音 = 兩個半音

 

 

而古典樂把C到下一個C之間切成了12個半音(12平均律)

並且規定七個音名之間的全音半音關係是:

 

螢幕快照 2012-12-19 下午3.06.14

 

 

相隔全音的任兩個音如C和D(或F和G, A和B...)之間會有一個音在正中間

那個音就是#C/bD(是同一個音但是有兩個不同的寫法)

所以現在我們可以利用升降記號把所有的音名寫出來了:

 

 螢幕快照 2012-12-19 下午3.07.04

 

算算果然有12個半音

這樣這篇講的大家都懂了嗎?

如果還有問題歡迎留言在下面

接下來樂理會愈講愈實用的

敬請期待!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賴奕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